梅毒RPR弱阳性通常提示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处于早期、治疗后恢复期或生物学假阳性阶段,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转阴。结果解读需结合TPPA检测、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早期感染感染后4-6周RPR开始呈阳性,滴度较低时表现为弱阳性。需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定期复查直至转阴。
2、治疗恢复期规范治疗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弱阳性可能持续数月。建议完成随访复查,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3、生物学假阳性妊娠、自身免疫病等可能导致假阳性。需通过TPPA确诊,假阳性者无须治疗,定期监测即可。
4、血清固定现象少数患者治疗后抗体长期低滴度阳性。若无临床复发证据,通常无须重复治疗。
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青霉素治疗,避免性接触传播,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