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期间通常不建议针灸治疗。针灸可能通过刺激经络影响免疫反应,而感冒时机体正处于免疫激活状态,过度干预可能加重症状或延长病程。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鼻塞、咽痛、咳嗽等。此时人体免疫系统已启动防御机制,针灸的刺激可能干扰正常免疫应答过程。部分穴位如风池、大椎等具有发汗解表作用,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汗出过多,耗伤正气。感冒患者常伴有发热,针灸可能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部分敏感体质者针灸后可能出现乏力加重等不适反应。
少数特殊情况下,中医师可能针对风寒型感冒实施针灸辅助治疗。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需由专业医师辨证选穴。临床常用列缺、合谷等穴位配合艾灸,但须严格控制刺激强度和时间。对反复感冒的体质虚弱者,缓解期针灸调理更有助于增强卫外功能。
感冒期间应优先保证休息和充足饮水,若需中医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症状加重或持续3天以上须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针灸操作。恢复期可通过适度运动、穴位按摩等方式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