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主要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基础疾病控制、药物干预时机以及并发症管理等因素相关。早期发现并停用致病药物后,多数患者肾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1. 肾功能损伤程度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停药后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接近正常人群;中重度损伤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需长期随访。
2. 基础疾病控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压达标可延缓肾功能恶化,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
3. 药物干预时机发病后72小时内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迟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必要时需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4. 并发症管理合并肾性贫血者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或尿量异常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