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心肌梗塞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通常与梗死范围、救治及时性、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相关,规范治疗下5年生存率可达60%-80%。
心肌梗塞后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关键,发病后1-3小时内完成血管开通可显著改善预后。前壁大面积梗死患者预后较差,1年内死亡率可能达到15%-20%,而下壁小范围梗死患者经过规范治疗,10年生存率可能超过50%。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显著影响长期生存率,这类患者5年生存率可能下降20%-30%。血运重建手术可使血管再通率达到90%以上,接受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的患者3年生存率可提高至85%-95%。二级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规范使用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复发率降低40%-60%。心脏康复训练能帮助改善心功能,坚持康复锻炼的患者5年生存率比未锻炼者提高25%-35%。
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每周累计15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监测血压血糖,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6.1毫摩尔/升以下。出现胸闷胸痛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就医。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