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萎缩可能由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道梗阻、胆囊腺肌症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胆囊结石长期胆囊结石刺激胆囊壁导致炎症反应,可能引起胆囊壁增厚及纤维化萎缩。典型症状为右上腹隐痛伴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
2、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症导致胆囊黏膜破坏和肌层纤维化,最终形成萎缩性胆囊。常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钝痛伴消化不良。治疗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茴三硫片等抗感染药物。
3、胆道梗阻胆总管结石或肿瘤压迫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长期无胆汁充盈引发废用性萎缩。多伴有皮肤巩膜黄染及陶土样便。需解除梗阻因素,必要时行胆道支架置入术。
4、胆囊腺肌症胆囊壁腺体和平滑肌异常增生导致胆囊壁增厚、腔隙狭窄,最终形成局限性萎缩。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罗-阿氏窦特征性改变。确诊后建议胆囊切除术治疗。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萎缩胆囊可能增加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