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猕猴桃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瘙痒、皮疹、呕吐等症状。过敏反应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发育、猕猴桃蛋白成分、交叉过敏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父母有过敏史可能增加宝宝过敏概率。建议家长记录家族过敏史,首次尝试猕猴桃时少量给予并观察24小时,出现过敏症状需停用并就医。
2、免疫系统发育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过敏。家长需避免在宝宝感冒或接种疫苗后尝试新食物,过敏时可使用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3、猕猴桃蛋白成分猕猴桃中的actinidin蛋白可能引发过敏。家长初次添加应去皮蒸熟,过敏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4、交叉过敏对桦树花粉或乳胶过敏者可能对猕猴桃交叉过敏。建议家长筛查宝宝其他过敏原,严重过敏需备妥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首次添加猕猴桃建议在上午进行,连续观察3天无反应再增量,过敏体质宝宝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激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