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细菌感染、肥胖、妊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每日规律进食可促进胆囊排空,避免胆汁淤积。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能帮助减少胆固醇结晶形成。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
2、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可溶解胆固醇结石,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X线阴性结石。消炎利胆片能缓解胆绞痛症状并抑制炎症反应。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用于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细菌感染控制。药物治疗需持续数月且复发率较高,适用于手术高风险患者。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通过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颗粒,配合口服溶石药物促进排出。适用于单发、直径2厘米以内的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者。治疗需重复进行,可能引起皮肤瘀斑、血尿等并发症。碎石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结石再生。
4、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1-2天即可出院。通过腹壁3-4个小切口完成操作,并发症概率低于开腹手术。适用于无严重粘连和并发症的胆结石患者,是目前治疗有症状胆结石的首选术式。
5、开腹手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等复杂病例。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利于处理并发症,但需要10-15厘米切口,术后恢复需7-10天。对于胆囊癌变可疑或Mirizzi综合征患者,开腹手术更能保证根治效果。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和快速减肥。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胆汁代谢。术后患者需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性腹痛、黄疸或发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