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内镜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肥胖、高脂饮食、遗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每日规律进食可刺激胆囊规律收缩,避免胆汁淤积。建议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燕麦、西蓝花、鱼类等,同时保持充足饮水。
2、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需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能缓解胆囊炎症,改善胆汁淤积症状。匹维溴铵片可解除胆道痉挛,适用于胆绞痛发作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胆固醇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后自然排出。该方法无须开腹,但对钙化结石效果较差。术后可能出现血尿、腹痛等暂时性反应,多数可自行缓解。
4、内镜取石术经口腔插入十二指肠镜,通过胆总管开口取出胆管结石。适用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情况,能避免开腹手术。术后需短期留置鼻胆管引流,存在胰腺炎、出血等并发症风险。
5、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标准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开腹手术适用于存在严重粘连或解剖变异的复杂病例。术后可能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多数在数月内逐渐适应。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空腹。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补充脂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