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上火可通过停止艾灸、补充水分、调整穴位、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上火通常由艾灸时间过长、体质偏热、穴位选择不当、体内津液不足等原因引起。
1、停止艾灸立即暂停艾灸操作,避免热邪持续累积。体质阴虚或实热者需间隔3天以上再行艾灸,单次艾灸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2、补充水分每日饮用1500毫升温开水,可适量添加麦冬、金银花代茶饮。避免饮用冰镇饮品加重阳气郁遏。
3、调整穴位足三里、涌泉等引火下行穴位可替代关元、大椎等易上火的穴位。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重新制定艾灸方案。
4、药物干预可能与阴虚火旺或湿热内蕴有关,通常表现为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知柏地黄丸、牛黄上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
艾灸后出现口腔溃疡可含服淡盐水,饮食宜选择绿豆汤、雪梨等清热生津食物,保持作息规律有助于恢复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