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使用抗生素14天后仍发热可能与细菌耐药、合并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发热或药物热有关,需结合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明确病因,调整治疗方案。
1、细菌耐药长期使用单一抗生素可能导致病原体耐药,需通过药敏试验更换敏感抗生素,如将头孢曲松调整为美罗培南,同时排查是否存在深部脓肿等感染灶。
2、合并病毒感染流感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导致抗生素无效,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需加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退热对症处理。
3、非感染性发热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疾病可能引起发热,需检查抗核抗体、肿瘤标志物,如确诊类风湿关节炎需使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
4、药物热抗生素本身可能引发药物热,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多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症状。
建议完善降钙素原、血培养等检查明确发热原因,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体温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避免自行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