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管道,主要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常见症状包括反复流脓、肿痛、瘙痒等。
1、病因:肛瘘多由肛腺感染引起,细菌侵入肛窦导致肛周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其他原因包括克罗恩病、结核等特异性感染。
2、症状:典型表现为肛门周围硬结、反复流脓血性分泌物,急性发作时可伴红肿热痛,部分患者出现排便不适或低热。
3、诊断:通过肛门指检可触及条索状瘘管,配合肛周超声或磁共振可明确瘘管走向,需与藏毛窦、化脓性汗腺炎等疾病鉴别。
4、治疗:手术是根治方法,包括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等,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配合高锰酸钾坐浴促进愈合,复发率约10%。
日常应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饮食注意补充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出现肛周肿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脓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