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反复流脓、瘙痒等症状,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肛瘘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可能与感染、克罗恩病、外伤等因素有关。
1、红肿疼痛肛瘘患者肛门周围会出现持续性红肿疼痛,在排便或久坐时疼痛加剧。急性发作期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这种情况多与细菌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缓解症状。
2、反复流脓肛瘘特征性表现为肛门周围瘘管外口反复排出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可能带有血丝或粪渣。长期不愈的瘘管可能形成多个外口。这种情况需要手术彻底清除瘘管,术后可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3、肛门瘙痒由于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常出现潮湿瘙痒,可能继发湿疹。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很重要,可外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4、硬结肿块部分患者在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按压时有压痛。这提示存在慢性炎症,需要进行肛瘘切开术或挂线疗法,术后配合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减轻水肿。
5、排便异常复杂肛瘘可能导致排便不尽感或大便失禁,高位肛瘘可能引起直肠刺激症状。这种情况需要核磁共振明确瘘管走行,采用括约肌保留手术如推移皮瓣技术进行治疗。
肛瘘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上多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急性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禁止饮酒。术后需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出现发热、剧烈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复诊。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恢复肛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