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灼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及口苦反酸等症状,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胃黏膜刺激、进展期炎症加重、终末期并发症三个阶段。
1、上腹灼痛胆汁刺激胃黏膜导致剑突下持续烧灼样疼痛,进食后加重,可能与胆汁碱性成分破坏胃黏膜屏障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硫糖铝、瑞巴派特等胃黏膜保护剂。
2、餐后饱胀胆汁混合食物滞留胃内引发早饱感,常伴嗳气。胃动力异常和幽门功能失调是主要原因,建议少食多餐并配合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
3、恶心呕吐胆汁反流刺激胃体部迷走神经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可含黄色胆汁。需排查是否存在胃排空障碍,必要时使用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
4、口苦反酸胆汁经食管反流至口腔产生金属样苦味,夜间平卧时症状显著。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有关,建议抬高床头并服用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等胆汁酸结合剂。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及咖啡因摄入,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完善胃镜及胆汁反流监测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