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细胞肿瘤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属于低危型且预后良好,但少数高危型可能进展迅速。其严重性主要与病理类型、分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转移部位等因素相关。
一、病理类型
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中,葡萄胎恶变概率较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恶性程度依次升高。非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罕见但侵袭性强。
二、临床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中,Ⅰ期局限于子宫时治愈率超过90%,Ⅳ期伴肝脑转移时生存率显著下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10万IU/L提示高风险。
三、治疗反应
对化疗敏感的低危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耐药或复发患者需联合手术放疗,预后相对较差。
四、生育功能
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能保留生育能力,但需严格避孕12-18个月。化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暂时抑制。
建议确诊后尽早就医评估风险分层,低危型首选甲氨蝶呤单药化疗,高危型需依托泊苷联合方案治疗。治疗期间定期监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