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可通过调整环境湿度、加强皮肤护理、使用保湿产品、改善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皮肤干燥可能与气候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维生素缺乏、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环境湿度室内湿度低于40%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可缓解干燥。冬季避免长时间使用电暖气,空调温度不宜超过22℃。在干燥地区生活时可放置水盆或湿毛巾增加局部湿度。
2、加强皮肤护理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使用碱性皂类。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手足皲裂时可使用尿素软膏封包。减少摩擦和过度清洁,选择无酒精、无香料的温和护肤品。
3、使用保湿产品优先选择含透明质酸、甘油、角鲨烷等吸湿剂的乳液,严重干燥时可用凡士林等封闭剂。夜间可厚涂含烟酰胺的身体乳,眼周等薄弱部位使用专研屏障修护霜。每周2-3次敷用含B5成分的面膜辅助修复。
4、改善饮食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材。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及锌元素,可食用胡萝卜、菠菜、牡蛎等。限制高糖高盐饮食,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加重脱水。
5、药物治疗顽固性干燥伴瘙痒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或氢化可的松乳膏。鱼鳞病患者需长期应用乳酸铵乳液,特应性皮炎急性期可能需口服氯雷他定片。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联苯苄唑乳膏,出现裂纹出血需预防性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皮肤干燥患者应避免频繁去角质,冬季外出时做好防风防护。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洗衣时漂洗干净减少洗涤剂残留。若伴随持续红肿、脱屑或瘙痒加剧,需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系统性疾病。建立每日2-3次的规律保湿习惯,持续护理4-8周可见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