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通常是指腹壁组织薄弱或破损导致内脏器官突出形成的疾病,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若发生嵌顿或绞窄则可能危及生命。疝气主要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股疝、食管裂孔疝等类型,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站立或咳嗽时明显,平卧可消失。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坠胀感,但长期不处理可能增大并影响活动。脐疝多见于婴幼儿,脐部突出包块,多数在2岁前自愈,少数需手术干预。切口疝发生于术后切口处,与愈合不良有关,需警惕感染风险。股疝多见于女性,肿块位于大腿根部,易发生嵌顿需紧急处理。食管裂孔疝表现为反酸、胸痛,长期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疝气嵌顿时突出器官无法回纳,局部剧痛伴呕吐,可能引发肠坏死。绞窄性疝会导致血供中断,6小时内未处理可致感染性休克。巨大疝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致排尿困难或肠梗阻。复发疝多次手术会增加治疗难度,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先天性疝患儿若3岁未自愈,需手术防止发育异常。
术后三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使用疝气带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持排便通畅可减少腹压增高,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降低复发风险。高蛋白饮食有助于伤口愈合,术后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出现突发疼痛或肿块变色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嵌顿疝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