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并改善预后,但坏死的心肌细胞无法再生。治疗方式主要有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
1、溶栓治疗发病12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溶解血栓,适用于无法立即进行介入治疗的医院。溶栓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溶栓成功率为60-80%,血管再通后仍需后续介入治疗评估。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植入支架,直接开通闭塞血管,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发病6小时内。手术需配合使用替格瑞洛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术后需卧床12-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取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搭桥手术。术前需评估心功能及合并症,术后可能发生心房颤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搭桥血管10年通畅率约为60-70%。
4、药物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硝酸异山梨酯片可缓解心绞痛发作,盐酸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代谢。药物需定期复查调整剂量,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和肝肾功能。
5、心脏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逐步进行有氧运动和阻抗训练,提高运动耐量。康复计划包括心肺功能评估、营养指导、心理疏导,需持续3-6个月。训练时心率应控制在静息心率+20次/分以内,出现胸痛立即停止活动。
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需终身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每日监测血压心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CTA,出现胸闷气短及时就诊。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