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心跳过缓可通过生活调整、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干预。
1、窦房结功能异常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与年龄增长、心肌退行性变有关,患者常伴随心悸、运动耐量下降。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托品注射液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提升心率,严重时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监测心电图。
2、药物影响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等药物过量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率下降。患者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出现嗜睡或低血压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联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心肌代谢活性,导致心率减慢伴畏寒、体重增加。确诊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常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日常需保证碘摄入,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4、电解质紊乱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可干扰心肌电活动,引发心动过缓合并心律失常。静脉补钾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常用于纠正失衡,同时需治疗原发病因。长期服用利尿剂者应定期检测血钾浓度。
5、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多伴有胸痛、气短。硝酸甘油片可缓解急性发作,严重狭窄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预防至关重要。
心跳过缓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每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监测静息心率并记录症状变化,若出现晕厥或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钟需紧急就医。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镁的坚果和深绿色蔬菜,限制高脂食物摄入以维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