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尿道中段悬吊术、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妊娠分娩损伤、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训练通过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尿道支撑功能。建议每天进行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保持5-10秒后放松。持续6-12周可显著减少漏尿次数,尤其适用于轻度患者。训练时需避免腹肌代偿性用力,必要时由康复师指导。
2、电刺激治疗采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纤维募集。每周2-3次治疗,配合生物反馈技术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收缩方式。对合并阴道松弛或神经损伤者效果较好,可能出现短暂肌肉酸胀感,禁忌植入心脏起搏器者使用。
3、药物治疗盐酸米多君片可增加尿道闭合压,适用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患者;托特罗定缓释片能降低膀胱敏感度;雌激素软膏局部应用改善黏膜萎缩。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可能引起口干、心悸等副作用,不建议长期单独使用。
4、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植入合成吊带或自体筋膜加强尿道中段支撑,微创手术创伤小且成功率较高。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吊带侵蚀等并发症。适用于中重度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排除未控制的尿路感染。
5、激光治疗点阵激光促进阴道黏膜再生和胶原重塑,改善尿道周围组织弹性。每疗程3-5次间隔4周,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对轻度压力性尿失禁合并阴道萎缩有效,治疗后需避免性生活2周,禁忌急性炎症期操作。
建议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刺激膀胱,咳嗽或打喷嚏前交叉双腿预防漏尿。长期便秘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中重度患者可联合多种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