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精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抑郁症可能与遗传、环境压力、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1、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是核心症状,表现为空虚感、绝望感或莫名哭泣,部分患者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中重度需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伴随快感缺失症状,与大脑奖赏回路功能紊乱相关。行为激活疗法可逐步恢复兴趣,严重时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改善,联合音乐治疗或艺术表达治疗调节情绪。
3、睡眠障碍早醒型失眠最常见,也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浅,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有关。睡眠卫生教育是基础,必要时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调节睡眠周期紊乱,配合放松训练减少夜间觉醒。
4、食欲改变约60%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少数表现为暴食倾向,与瘦素和胃饥饿素分泌异常相关。营养师指导制定规律饮食计划,严重营养不良时使用米氮平片改善食欲,同时监测代谢指标变化。
5、精力下降持续疲劳感即使休息后不缓解,伴随注意力涣散等认知症状,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是主要机制。有氧运动结合盐酸舍曲林片可改善,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每日7-8小时规律睡眠,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和坚果,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建立稳定的社交支持系统,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