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通过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艾条悬灸等方式治疗疾病。艾灸通常由寒湿痹痛、气血不足、脾胃虚寒、阳气虚弱等原因引起。
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皮肤上施灸,适用于寒证和虚证。操作时需注意防止烫伤,可配合隔姜片或蒜片使用。
在皮肤与艾炷之间放置生姜、食盐等介质,适用于畏寒肢冷等症状。介质可增强温通效果并保护皮肤。
针刺得气后在针尾套置艾团燃烧,兼具针刺和艾灸双重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等病症,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熏烤,适用于慢性病调理。操作时保持适当距离,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
艾灸后注意保暖避风,两小时内不宜洗澡,可适当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体质虚弱者单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