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引起腿肿常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疾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水肿程度与病情进展相关,早期可能仅傍晚踝部肿胀,晚期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
1、右心衰竭右心室泵血功能减退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可能与肺动脉高压、慢性肺病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配合地高辛等强心药物。
2、心包疾病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限制心脏舒张功能,可能与结核感染、心脏手术后粘连有关,典型表现为肝大、腹水伴下肢水肿,需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剥离手术。
3、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可能与遗传、酒精滥用等因素有关,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使血液反流增加静脉压,可能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关,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和下肢水肿,重度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心脏病患者出现腿肿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同时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