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分期主要依据肿瘤浸润深度和扩散范围,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及转移性膀胱癌(N1/M1期)。
1、Ta期:肿瘤局限于膀胱黏膜层,未突破基底膜,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吡柔比星、表柔比星或卡介苗。
2、T1期:肿瘤侵入黏膜下层但未达肌层,易复发但预后较好,治疗需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若伴随原位癌需增加光动力治疗。
3、T2期:肿瘤侵犯膀胱肌层分为T2a(浅肌层)和T2b(深肌层),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可能辅助顺铂、吉西他滨等新辅助化疗。
4、T3-T4期:肿瘤穿透膀胱壁侵犯周围器官或盆腔组织,T3期局部浸润,T4期固定于骨盆或转移,需综合放化疗及扩大切除术,转移灶可考虑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
确诊后需完善CT尿路造影和骨扫描评估分期,戒烟并增加饮水频率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术后定期膀胱镜随访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