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扩张及结节性硬化,临床分期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从早期高滤过期到终末期肾衰竭。
1、病理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伴系膜区基质堆积,晚期形成Kimmelstiel-Wilson结节,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入球/出球小动脉透明变性是特征性改变。
2、1期:肾小球高滤过和高灌注期,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但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超过150ml/min,肾脏体积增大,病理可见基底膜轻度增厚。
3、2期:静息期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仍偏高或恢复正常,病理显示系膜基质轻度扩张,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4、3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病理可见结节性硬化灶和弥漫性系膜扩张。
5、4期:临床蛋白尿期,尿蛋白超过500mg/24h,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病理改变包括全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6、5期:终末期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病理呈现广泛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确诊糖尿病肾病后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