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该病主要由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低血压、血管炎等因素诱发。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控制血管病变风险。
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血流负担。
3、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导致的静脉淤血。
4、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监测血脂、血糖指标,早期发现血管狭窄等异常情况。
出现持续腹痛、血便等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吸烟饮酒等损伤血管行为,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肠道血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