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疹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皮疹,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瘙痒。皮疹形态多样,可能与梅毒螺旋体血症、免疫反应、皮肤屏障破坏、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1、梅毒螺旋体血症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液扩散至全身,引发皮肤黏膜损害。典型表现为铜红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可有鳞屑。需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2、免疫反应机体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因子释放,少数患者出现瘙痒感。可配合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3、皮肤屏障破坏皮疹破溃后可能导致神经末梢暴露,产生刺激症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必要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4、继发感染搔抓可能引起细菌或真菌感染,加重瘙痒症状。合并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或抗真菌药如氟康唑。
出现疑似梅毒疹应尽早就医确诊,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注意避免性接触,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