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尿蛋白可能由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碎石手术、激素治疗等方式干预。
1、尿路感染细菌入侵尿路导致黏膜损伤,表现为尿频尿急伴血尿蛋白尿。治疗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多饮水冲刷尿道。
2、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常见晨起眼睑浮肿。可选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控制炎症,限制钠盐摄入减轻水肿。
3、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摩擦黏膜导致机械性损伤,突发腰腹绞痛伴血尿。直径小于6毫米结石可服用坦索罗辛促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4、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异常引发大量蛋白尿,伴随低蛋白血症。需采用缬沙坦降低尿蛋白,必要时联合环孢素治疗。
出现血尿蛋白尿应记录排尿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废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