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待久了会中暑主要与体温调节失衡、水分电解质丢失、环境湿度高、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中暑是机体在高温环境中因散热障碍导致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效率下降导致核心体温升高。建议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大血管处。
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及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影响循环功能。需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避免单纯饮用大量白开水。
空气湿度超过75%时汗液难以蒸发,削弱散热能力。高温高湿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选择透气衣物,必要时使用风扇增强对流散热。
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体温调节能力更差。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率增高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心悸、头晕加重等症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预防中暑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出现头痛恶心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休息降温。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夏季需加强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