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可通过基因检测、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电生理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病通常由遗传因素、感光细胞退化、视网膜代谢异常和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基因检测约50%病例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可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检测RPGR、RHO等致病基因,确诊后需定期复查视网膜功能。
2、眼底检查眼底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积、血管变细等特征性改变,可能伴随夜盲和视野缩小,需配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网膜厚度。
3、视野检查表现为进行性视野缺损,早期出现环形暗点,可能与视杆细胞凋亡有关,建议每半年进行静态视野监测。
4、电生理检查视网膜电图显示视杆细胞反应显著降低,明视ERG异常出现较晚,该检查可评估疾病进展程度。
确诊后应避免强光照射,补充维生素A棕榈酸酯,建议每3-6个月复查眼底及视功能,晚期患者可考虑视网膜植入术等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