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通常不会引起肿瘤增大,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抑制肿瘤生长。放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组织水肿或炎症反应导致暂时性体积增大,但并非肿瘤进展。
1、水肿反应放疗区域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炎性水肿,表现为治疗部位肿胀,可通过利尿剂呋塞米或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缓解,通常2-3周逐渐消退。
2、假性进展部分患者放疗后影像学显示病灶增大,实为坏死组织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胶质瘤放疗后,需结合PET-CT或活检鉴别,可继续观察或使用贝伐珠单抗控制水肿。
3、治疗抵抗少数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性低,放疗期间仍持续生长,需调整治疗方案,如联合顺铂等增敏剂或切换至质子治疗等精准放疗技术。
4、罕见进展极个别病例可能出现放疗诱导的肿瘤侵袭性增强,与特定基因突变有关,需通过二代基因检测确认后采用靶向药物奥希替尼等进行干预。
放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影像评估疗效,出现异常增大时需区分生理性反应与病理性进展,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