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新鲜的食品可能增加致癌风险,但并非所有不新鲜食品都会直接致癌。主要风险来自霉变食物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类物质积累以及油脂酸败产物,而普通腐败变质通常仅导致胃肠不适。
霉变食品是明确致癌的高危因素。花生、玉米等谷物霉变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属于强致癌物,长期微量摄入可能诱发肝癌。这类毒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分解。腌制不当的蔬菜在腐败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激增,与胃内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类致癌物。反复使用的食用油发生酸败后,产生的过氧化物和醛酮类物质具有细胞毒性。动物实验显示长期摄入酸败油脂可能促进消化道肿瘤发生。
普通腐败变质食品的致癌性相对有限。肉类蛋白质腐败主要产生尸胺、腐胺等毒性物质,虽然可能引起呕吐腹泻,但致癌证据不足。蔬果腐烂后维生素损失严重,部分可能滋生霉菌毒素,但及时切除霉变部位后剩余部分风险较低。淀粉类食物变质后主要滋生致病菌,与癌症无直接关联。需注意食物腐败程度与储存方式密切相关,冷藏可延缓变质进程。
建议定期检查食品保质期,霉变食物需整包丢弃不可部分食用。腌制食品需控制亚硝酸盐含量,开封后尽快食用。油脂出现哈喇味应立即停用。日常注意生熟分开储存,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