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两大类。肠炎的概况主要有感染性肠炎、非感染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类型。
1、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性肠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治疗上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同时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2、非感染性肠炎非感染性肠炎多由药物、毒素、过敏等因素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抗生素滥用、食物中毒、酒精刺激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腹部不适,一般不伴有发热。治疗需去除诱因,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3、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因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治疗需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肠溶片,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4、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多由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引起。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便血。治疗需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注射液,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5、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放射线损伤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使用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配合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胶囊。
肠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出现持续腹泻、便血、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同类型的肠炎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