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可能由喂养不当、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肠粘连等原因引起。
1、喂养不当:婴幼儿喂养过稠、过量或过早添加辅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发功能性肠梗阻。家长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胰酶肠溶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辅助消化。
2、肠套叠:婴幼儿回盲部肠管套叠是常见急症,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或淋巴组织增生有关,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便。需及时就医进行空气灌肠复位,严重时需手术,可配合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电解质液等药物。
3、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肠闭锁等畸形会导致机械性梗阻,多伴随腹胀、呕吐胆汁等症状。需手术解除梗阻,术前可使用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缓解症状,术后配合头孢噻肟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感染。
4、肠粘连:腹部手术史或腹腔感染后形成的粘连带可能绞窄肠管,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呕吐。轻度粘连可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者需松解手术,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氯化钾注射液、肠外营养液等。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禁食并就诊,日常需注意科学喂养与腹部保暖,术后患儿应定期复查肠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