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可能由感冒继发感染、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腺样体切除手术、鼻腔冲洗等方式缓解。
1、感冒继发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易引发中耳腔负压,建议家长及时处理鼻塞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2、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咽鼓管开口,家长需观察孩子睡眠张口呼吸情况,伴有听力下降时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常用药物包括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3、咽鼓管功能障碍婴幼儿咽鼓管短平直的结构易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家长需避免卧位喂奶,急性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配合鼓膜按摩治疗。
4、病原体感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常见致病菌,表现为耳痛发热,需进行耳内镜检查确诊,推荐使用阿奇霉素颗粒、头孢呋辛酯分散片等抗生素,化脓性中耳炎需配合硼酸酒精滴耳液。
患病期间家长应避免让孩子接触二手烟,哺乳期保持正确喂养姿势,康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制剂增强黏膜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