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通过调整治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二次介入等方式改善。介入治疗失败通常与肿瘤血供异常、肝功能储备不足、病灶多发转移及治疗技术局限等因素有关。
1、调整方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无效者可尝试载药微球栓塞,或更换化疗药物组合,需结合增强CT评估肿瘤活性区域。
2、靶向联合: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可协同介入治疗,适用于门静脉癌栓患者,需监测手足皮肤反应。
3、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增强免疫应答,对微卫星不稳定型肝癌效果显著,需警惕免疫性肝炎发生。
4、二次介入:首次介入后3个月复查发现残余病灶,可联合射频消融或放射性粒子植入,门脉主干癌栓患者建议联合放疗。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甲胎蛋白与肝功能,补充优质蛋白及维生素B族,避免腌制食品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