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小腹疼痛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痉挛性疼痛或腰骶部酸胀。
1、原发性痛经: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过强,疼痛多出现在经期第1-2天,可通过热敷缓解,药物可选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刺激周围神经,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性交痛,治疗需使用地诺孕素、戈舍瑞林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3、盆腔炎: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粘连,疼痛为持续性且可能伴有发热,抗生素选择多西环素、甲硝唑或头孢曲松。
4、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增大,疼痛具有周期性并伴经量增多,药物可采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或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
建议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适量饮用姜茶或热牛奶,持续剧烈疼痛或伴随异常出血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