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对肾脏的损害主要包括轻链蛋白尿、肾小管损伤、肾小球病变及急性肾损伤,疾病进展可能由高钙血症、轻链沉积、淀粉样变性、肿瘤浸润等因素引起。
1. 轻链蛋白尿骨髓瘤细胞过度分泌轻链蛋白,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水肿,需通过水化治疗、血浆置换降低轻链负荷,药物可选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2. 肾小管损伤轻链蛋白沉积于肾小管形成管型,阻塞管腔并引发炎症。表现为夜尿增多、低比重尿,治疗需碱化尿液减少管型形成,药物包括碳酸氢钠、环磷酰胺、沙利度胺。
3. 肾小球病变轻链或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导致滤过功能下降。典型症状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需控制原发病进展,药物可用达尔妥尤单抗、马法兰、泼尼松。
4. 急性肾损伤高钙血症或脱水诱发肾灌注不足,轻链管型急性堵塞肾小管。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需紧急透析联合化疗,药物包括卡非佐米、顺铂、利尿剂。
骨髓瘤肾损害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尿量异常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