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生鸡蛋通常不建议,可能增加沙门氏菌感染风险并影响蛋白质吸收。
生鸡蛋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未经加热处理易引发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鸡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会阻碍生物素吸收,长期食用可能引发皮肤干燥、脱发等营养缺乏问题。生鸡蛋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煮熟后的90%。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需避免,这类群体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健身爱好者认为生鸡蛋能保留更多营养,但实际维生素B2、硒等营养素在加热后反而更易被人体利用。
若需食用生鸡蛋,应选择经过巴氏杀菌的液态蛋制品,其包装上明确标注“可生食”字样。普通鸡蛋表面可能沾染禽类粪便中的细菌,冷藏储存仅能抑制微生物繁殖速度。烹饪时建议将鸡蛋加热至70摄氏度以上并持续1分钟,可有效杀灭沙门氏菌。鸡蛋黄完全凝固表明已达到安全温度,溏心蛋的蛋黄温度通常不足60摄氏度,仍存在一定风险。日本等有生食鸡蛋习惯的地区,会通过严格检疫和紫外线消毒来控制蛋品安全。
日常储存鸡蛋应冷藏并尽快食用,清洗会破坏蛋壳表面的保护膜反而增加污染风险。出现蛋壳破裂、散黄或异味时应立即丢弃,这类变质蛋滋生细菌的概率显著增高。鸡蛋营养丰富,建议采用水煮、蒸蛋等低温烹饪方式,既能保证安全性又可最大限度保留营养素。对鸡蛋过敏者需完全避免食用,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呕吐甚至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