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玉米对身体主要有补充营养、促进消化、保护视力、辅助控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营养成分,合理食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1、补充营养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每100克玉米约含74克水分、19克碳水化合物、4克蛋白质,同时含有镁、磷、锌等微量元素。玉米胚芽中含有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适量食用可帮助补充日常所需营养素。
2、促进消化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尤其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一根中等大小的玉米约含2克膳食纤维,相当于每日推荐摄入量的8%。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时间,对预防便秘有一定帮助。胃肠功能较弱者建议将玉米碾碎或制成玉米粥食用。
3、保护视力玉米含有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具有过滤蓝光的作用,能减少氧化损伤。研究表明每日摄入6毫克玉米黄质可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风险。黄色玉米的叶黄素含量可达每100克1300微克。
4、辅助控糖玉米的血糖生成指数为中等,升糖速度慢于精制米面。玉米中含有的抗性淀粉在小肠难以被完全消化吸收,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将玉米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制谷物,但需注意控制单次食用量在半个玉米棒以内。
5、增强免疫玉米中的维生素B6参与体内100多种酶反应,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玉米胚芽含有的植物甾醇能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建议选择新鲜玉米而非加工制品,烹饪时保留玉米须和胚芽以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
建议将玉米纳入均衡饮食,每周食用2-3次,每次半个至一个玉米棒为宜。优先选择当季新鲜玉米,避免长期单一食用。玉米可蒸煮、烤制或搭配蔬菜肉类制作沙拉,发芽变质的玉米须丢弃。胃肠敏感者应充分咀嚼,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摄入量。若食用后出现腹胀等不适,可减少食用量或暂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