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冷饮可能引发胃肠痉挛、消化功能紊乱、加重基础疾病及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常见伤害主要有胃肠黏膜刺激、消化酶活性抑制、加重慢性病症状、诱发血管痉挛。
1. 胃肠黏膜刺激低温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血管收缩,可能引发阵发性腹痛。建议饮用20-30℃温水缓解症状,严重时可使用铝碳酸镁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匹维溴铵片等黏膜保护剂。
2. 消化酶活性抑制低温环境使消化酶活性下降,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可按摩腹部促进蠕动,必要时口服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3. 加重慢性病症状冷饮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泻,或加重胃炎患者疼痛。这类人群需严格避免冷饮,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蒙脱石散、奥美拉唑肠溶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等对症药物。
4. 诱发血管痉挛大量冷饮可能引发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痉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危险。出现胸闷、头痛时应立即停用,紧急情况下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尼莫地平片。
建议控制冷饮摄入量,饮用时小口慢咽,胃肠功能较弱者及三高人群应避免空腹饮用。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