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通常不能饮用,主要因其中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寄生虫、藻类毒素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1、致病微生物死水中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甲型肝炎病毒等。这些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痢疾等感染性疾病。水源长期停滞还会促进病原体繁殖,饮用后可能引发发热、腹泻等症状。
2、化学污染物死水可能混入农药残留、工业废水或有机分解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苯系物等具有蓄积性,长期摄入可能损害肝脏、神经系统,甚至增加致癌风险。部分污染物还会改变水的感官性状,产生异味或颜色异常。
3、寄生虫污染静止水体是血吸虫、隐孢子虫等寄生虫的理想滋生环境。血吸虫尾蚴可通过皮肤接触或饮水侵入人体,引发肝脾肿大等症状。隐孢子虫则会导致持续性腹泻,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危害尤为严重。
4、藻类毒素富营养化死水中蓝绿藻大量繁殖,可产生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等。这些毒素耐高温且难以通过煮沸去除,摄入后可能损伤肝脏细胞,严重时导致中毒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
5、重金属积累死水若流经矿区或工业区,可能富集铅、汞、砷等重金属。这些物质在人体内长期蓄积会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铅污染还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部分重金属污染水体可能无感官异常,但危害具有潜伏性。
日常应选择流动的活水或经正规消毒处理的水源,野外活动时可使用便携式净水设备。若误饮死水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储存家庭用水时应密封避光,定期清洁容器,避免二次污染。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死水时,应通过沉淀、过滤、煮沸等多重处理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