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蛤蜊一般不建议食用。死亡的蛤蜊可能因腐败变质产生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或食物中毒。
蛤蜊死亡后,其体内蛋白质会迅速分解,滋生大量微生物并产生组胺、尸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完全破坏。食用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新鲜蛤蜊在触碰时会闭合外壳,死亡蛤蜊的外壳通常呈敞开状态且散发异味,肉质松软无弹性。
若蛤蜊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因缺氧暂时闭壳假死,经盐水浸泡后恢复活力则仍可食用。但确认死亡超过2小时的蛤蜊安全性显著降低,尤其夏季高温环境下腐败速度更快。购买时应选择外壳完整、反应灵敏的活体,烹饪前需用盐水浸泡吐沙,现做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
食用海鲜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或持续呕吐发热等食物中毒表现时,应立即就医。日常储存蛤蜊需用透气容器覆盖湿布冷藏,尽量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贝类海鲜属于高致敏食物,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