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无力可能由盆底肌功能障碍、肠道蠕动减弱、神经调节异常、直肠前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药物辅助、饮食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功能障碍长期久坐或分娩损伤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表现为肛门坠胀感。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需电刺激治疗。
2、肠道蠕动减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减缓肠蠕动,伴随腹胀。可增加燕麦、西蓝花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
3、神经调节异常糖尿病神经病变或马尾神经受压会影响排便反射,可能伴有下肢麻木。需控制原发病,短期可用开塞露辅助排便。
4、直肠前突直肠壁向阴道方向膨出形成袋状结构,多见于经产妇。轻症采用提肛锻炼,重症需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每日保证2000毫升饮水量,定时如厕培养排便反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软化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