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遗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食物、浓茶、咖啡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戒烟戒酒对溃疡愈合有积极作用,酒精和尼古丁会削弱胃黏膜的防御能力。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硫糖铝混悬凝胶能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常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抗生素可选择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
3、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标准四联疗法通常持续10-14天,治疗结束后4-8周需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建议同时检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4、内镜治疗对于活动性出血的溃疡,内镜下止血是首选治疗方法。常用方法包括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热凝止血、止血夹夹闭等。内镜检查还能明确溃疡大小、位置、分期,必要时可取活检排除恶性病变。内镜治疗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继续使用抑酸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5、手术治疗当溃疡并发穿孔、大出血经内镜治疗无效、幽门梗阻或怀疑恶变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术后需注意饮食逐渐过渡,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避免过早进食固体食物。长期随访监测有无术后并发症如倾倒综合征、贫血等。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如有黑便、呕血、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