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脱敏治疗方法可能存在副作用,但多数较轻微且可控。脱敏治疗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逐步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常见表现包括局部红肿、瘙痒等,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监测下进行,严格遵循个体化方案。
脱敏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以局部反应为主。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或轻微疼痛,通常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舌下含服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瘙痒、舌下肿胀或胃肠不适。这些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随着疗程推进会逐渐减轻。医生常建议用药后观察30分钟,并配备肾上腺素笔等急救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喘息加重或喉头水肿。极罕见情况下会发生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过敏性休克症状,需立即终止治疗并采取急救措施。存在未控制的重度哮喘、严重心血管疾病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发生严重副作用风险较高。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及肺功能状态。
脱敏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或接触其他过敏原。定期复查肺功能与过敏指标,出现持续咳嗽、胸闷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联合使用抗组胺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获益风险比,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