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及加工食品,主要包括腌制食品、动物内脏、含反式脂肪酸的糕点、含糖饮料及酒精等。控制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异常及动脉硬化风险。
一、高盐食品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火腿等含钠量高,过量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荷并升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长期高盐饮食还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建议选择新鲜食材,烹饪时用香草、柠檬汁等代替盐调味。
二、动物内脏猪肝、鸡胗等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高,每100克猪肝含胆固醇约288毫克。过量摄入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肌梗死风险。这类食物还富含嘌呤,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可替换为深海鱼类,其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脂。
三、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植脂末及油炸食品含反式脂肪酸,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冠心病死亡率呈正相关,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2克以下。购买包装食品时需注意营养成分表中"氢化植物油"标识。
四、精制糖类蛋糕、含糖碳酸饮料等精制糖类食品易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间接促进血管炎症反应。长期高糖饮食会加重肥胖和糖尿病风险,这两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用新鲜水果替代甜点,水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
五、酒精饮品长期过量饮酒会损伤心肌细胞,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酒精还会干扰降压药效果,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红酒中的白藜芦醇虽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不宜作为保健手段过量饮用。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饮食习惯,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烹调油25-30克,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结合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