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存在神经根受压、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且无严重椎管狭窄时,牵引治疗可能帮助复位。牵引治疗主要通过机械牵拉减轻椎间盘压力,但复位效果与突出类型、病程阶段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对于纤维环完整且髓核未完全脱出的膨出型或轻度突出型患者,牵引可产生负压效应促进髓核回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但无马尾综合征或肌力显著下降。临床常用电动骨盆牵引或三维电脑牵引,治疗时需保持脊柱中立位,牵引重量控制在体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范围,每次持续20-30分钟。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变化,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
当椎间盘已发生游离脱出、钙化或合并严重椎管狭窄时,牵引不仅难以复位还可能加重神经损伤。这类患者常见足下垂、鞍区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症状,影像学显示硬膜囊明显受压。此外,存在腰椎滑脱、骨质疏松或脊柱肿瘤的患者同样禁忌牵引治疗。对于病程超过3个月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微创干预。
腰椎牵引后需佩戴腰围4-6周保护脊柱,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动作。日常应加强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臀桥运动等,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保持腰椎生理曲度。若牵引后出现疼痛加重或新发神经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复查核磁共振。无论是否选择牵引治疗,均需定期评估神经功能状态,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