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重点主要有伤口护理、体位管理、疼痛控制、康复训练、饮食调整等。
1、伤口护理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污染。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若出现发热或伤口异常疼痛,应及时就医处理。术后1-2周内禁止盆浴,可擦浴时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
2、体位管理术后早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脊柱平直。翻身时应轴向整体翻身,避免腰部扭转。下床活动需佩戴腰围支撑,由卧位转为站立位时遵循"三步法":先侧卧、再坐起、最后站立。避免久坐久站,坐位时腰部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
3、疼痛控制术后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或氨酚羟考酮片等弱阿片类药物。配合冰敷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若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可能提示神经根受压,需立即复诊。
4、康复训练术后2周可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4周后逐步增加直腿抬高、五点支撑等动作。6周后引入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弯腰搬重物、剧烈扭转等动作。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训练强度。所有训练均以无痛为原则,循序渐进。
5、饮食调整术后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鱼肉、鸡胸肉等。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胶原合成。适量补充核桃、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可减轻神经炎症。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腰椎负担,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个月内需避免提重物、久坐开车等行为,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椎间盘压力。定期复查MRI评估椎间盘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可逐步恢复轻体力劳动。建立正确的护腰习惯,坚持核心肌群锻炼,可有效预防复发。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