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现尿蛋白可能由肾小球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性反应、继发性肾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抗组胺药物控制、饮食调整等方式干预。
1、肾小球损伤: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
2、免疫复合物沉积: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可引发炎症反应。建议定期复查肾功能,必要时采用甲泼尼龙注射液、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调节治疗。
3、血管炎性反应:全身小血管炎性病变可能累及肾脏微血管。需联合尿常规与肾脏超声检查,症状明显时可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抗炎药物。
4、继发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属于常见继发病变,可能伴随高血压或水肿。应限制钠盐摄入,严重病例需考虑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治疗。
患者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每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指标,出现水肿或血压升高应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