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粒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损伤、油脂分泌异常、毛囊角化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皮肤代谢障碍易发脂肪粒,建议避免过度摩擦皮肤,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尿素乳膏等药物辅助角质代谢。
2、皮肤损伤不当去角质或激光术后皮肤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脂肪粒,需停用刺激性护肤品,选择医用修复敷料,必要时由医生操作针挑清除。
3、油脂分泌异常皮脂腺功能亢进会导致角质与油脂混合堆积,表现为白色小丘疹。需做好控油清洁,医生可能开具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
4、毛囊角化异常毛囊口角质过度堆积形成闭合性粟丘疹,常伴随皮肤干燥。建议加强保湿,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异维A酸软胶囊、复合维生素B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调节角化。
日常选择清爽型护肤品,避免使用厚重油脂类化妆品,出现持续增多或炎症反应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